但他没买,直接就被别人甩到了后头。
等队里一下子出来四五台大马力轮式拖拉机,王财迷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晚了。他的拖拉机直接就没活干了——有能够深耕且快捷而且便宜的新拖拉机,谁还用老旧的东方红七十五?慢且不说,而且犁地质量还不如新的。
自那以后,王财迷在队里就算是隐居幕后了。他还有些不甘心,给儿子也买了一台轮式拖拉机,但这时候队里的地都在抢,一些拖拉机都是去邻村或者其他地方犁地,他后发根本没啥优势,最后拖拉机没挣上钱,转卖掉了。
再后来,四小队风云人物的舞台上,就没他了,当然,每年杀年猪的时候他还是比较抢手的,毕竟这活年轻人干不了,就靠老一辈人了。
但大家又喜欢吃自家养的猪肉,缺不得。
这时候才能显示一下存在感——小打小闹可以,往大里去,他那时候也自嘲,没那眼光。
把王财迷的后世经历捋了一遍,李龙也不说破,笑着看着大哥和王财迷两个“保养”着拖拉机。
能看出来李建国动作还有些生涩,无论是打黄油还是清理油污,都中规中矩的,时不时的还和王财迷讨论一下。主要是李建国研究了说明书,而王财迷算野路子——他进队开拖拉机的时候,那台老拖拉机的说明书早就不知道让扔哪里去了,就是跟着老师傅手把手过来的。
和李建国这种认真研究着说明书的不太一样。
怎么省事怎么来,当然也是有一些小技巧的。
李建国学的就是这些小技巧,而王财迷则是对说明书很感兴趣。
他老拖拉机经常坏经常修,有些问题就是自己瞎琢磨捣鼓出问题的。有说明书,他也不太会看,但李建国看完后做出来的流程,就让他觉得很受启发。
李龙在边上看着,就只是看着。他又不开拖拉机,勉强会开,知道怎么前进后退转弯,至于犁地啥的,还是交给大哥吧。
在这里看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大哥掌握的情况。从目前来看,大哥李建国现在是真的已经算基本合格的拖拉机手了。
正看着的时候,听到了自行车的铃铛声。
李龙扭头看时,看到许海军正下了自行车,推着进了院子。
“哟,海军过来了?”王财迷主动打着招呼,他现在对村里的这些年轻人,一个个都重视的很。
以前觉得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现在一个个看起来,李龙就不说了,就这许海军陶大强谢运东梁大成等,一个个都有了拖拉机,开着收割机,一个麦季赚好几千,可不赖!
“嗯,过来和小龙说些事情。”许海军把自行车撑起来,过来给李建国、王财迷都发了烟,然后掏出打火机一一给点上后,这才对李龙说道:
“聊聊?”
“行啊。”李龙笑着和大哥招呼一声,然后往外走去。
许海军知道李龙不抽烟,也就没给他发,自己也没点,往外走的时候,边走边说道:
“我带人进山去了五天,砍回来三千多根杆子。昨天回来的,今天没打算去,想着把那些杆子修一修,不然不能用。”
“不错不错,”李龙笑笑,“放心,肯定能卖掉。”
“嗯,已经有人找我预定了。”许海军笑笑,他打算过几天再进山几天,多弄一些杆子回来。
三千根杆子保守得一千五百块钱,搭伙的一个人分几百,他觉得不够,想着多整一些。
过来找李龙,一来探探李龙这里大扫把任务的底,看需要多少杆子,二来也是有事要说。
“进山之后,我们几个沟都转了转,”许海军说道,“砍了不少的杆子,但也碰到了一些事情。距离山外最近的那个冬窝子,有人在里面住。我们因为每天都要回,也担心把人赶跑了,到时他过来破坏,就没管他。”
李龙点点头,是这个道理。除非常驻在山里,否则要么不结仇,要么像上一次李龙他们直接把人给抓走,否则的话,对方有的是时间去破坏这个冬窝子。
“还有就是,你那个木屋子……也进人了。”许海军说出来另外一个让李龙有些意外的消息,“我们去了那个地方,看木屋门是开着的,锁头被破坏掉了,当时我们去的时候里面没人,不过门口有血迹,有狼爪印,我们也不太清楚究竟有啥事情发生。”
有血迹?有爪印?
李龙觉得自己有必要去一趟山里了。
木屋被人进入是他能想像得到的。毕竟现在山里住地窝子和山洞,肯定比不上住这个木屋的。
但是有血迹,那说明出事情了,不是被袭击,就是打架了——当然也有可能是打猎了。
他得去看看。
许海军把这事情说完,在李龙这里得到了确定的会有大扫把任务的消息后,就回去了。
砍回来的杆子要晒干,削皮,保证不裂——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许海军在李龙这里学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卖东西要有高标准,只有高标准了,人家才会继续从自己这里买东西。
所以他希望卖出去的杆子,不会有差评。
许海军研究了李龙发家史,就是通过高质量的东西,赢得了供销社的订单生意。
他在山里已经知道清水河子那边也有人和自己做一样的事情,人家砍杆子时间更早,数量更多。
但许海军有信心能够在这方面胜出——他发现,砍杆子这活目前做的人少,市场可不小。好好做可比扎大扫把挣钱。
而且因为这个他身边也聚拢了几个年轻人,就和李龙先前身边有陶大强一样。
做不到李龙那样的,跟着李龙后面分工合作,也一样赚钱。
许海军是想着在麦子开割之前,把杆子砍够,这样不耽误事。
李龙心里有些着急,但还是在大哥家吃了中午饭之后,才回到县里。
然后就开始准备上山的东西了——他已经冷静下来,上山是肯定要上的,但不能急,准备齐全之后再说。
这就是凡事三思而后行,再思可亦——顾博远给说的,不是他要吊书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