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丹看向周铁衣,想要从周铁衣这里得到答案。
周铁衣高深莫测地一笑,就算我知道也不会告诉你。
孙乘龙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瞪大眼睛看向诸葛丹,“所以神武侯您损的道……”
诸葛丹遗憾地从周铁衣身上收回目光,随后自信地笑道,“对,既然是损道,那么我索性就干脆点,借助归墟和这段回环的历史,让其彻底化为虚无,以后自然不会留下破绽。”
在诸葛丹看来,既然五帝背叛荒古九神,成为荒古九神失败的直接原因,那么就说明圣人本身是没有弱点的,但是只要抓住祂们的损道之物,就能够击败圣人。
但周铁衣反而摇头,“这点我和你的看法不一样。”
诸葛丹认真地问道,“愿闻其详。”
周铁衣伸出手掌,直接触摸眼前的刀鱼,但是他这具佛陀身本来就是月光凝聚,所以只能够如同一阵柔光一样覆盖在刀鱼之上。
诸葛丹皱眉,他读懂了周铁衣要表达的意思。
周铁衣继续说道,“神尊,圣人高于众生之上,祂们如果是完全状态之下,其实已经不在我们理解的世界之中,而是在另外一个更加宏大的宇宙,所以祂们需要一个锚定物,能够让他们从完全状态之下恢复到正常状态,回归我们所在的世界。”
“这个锚定物就是承道之物?”
“对。”周铁衣认真地说道,“承道之物是圣人们的‘弱点’也是祂们在这个世界的‘根本’,这就符合圣人的本质,强大和弱小同时存在,永远在矛盾之中,如果失去其中一面,那就是超脱于世,也可以称之为迷失。”
“迷失?”
“迷失在更高层次的世界之中,佛经有言,世界如同恒沙之数,圣人住世,以道为锚点,若圣人以完全状态存在,那么祂们就高于我们现在意义上的世界,祂们目光所及就是恒沙世界,在那个维度中,圣人就像是普通人在沙滩中一样,祂们如何能够找到原本属于自己的‘砂砾’?那就只有提前标记好这枚沙子。”
“我懂了。”
诸葛丹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圣人已经处于矛盾之中,所以用我们理解的‘杀死’来形容圣人是不对的,因此击败圣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祂们处于完全的,最强的状态时彻底毁灭祂们的承道之物,让祂们迷失在更广阔的天地之中,要么就将祂们拉下圣位,重新成为‘普通人’。”
诸葛丹认真看向周铁衣,现在周铁衣的状态应该就是被拉下圣位的状态,虽然他推演的成圣方法有问题,但是今天从周铁衣口中知道这些知识,就不枉试错一番,反正他也不一定能走到最后一步。
周铁衣微微一笑,拿起筷子,细细将刀鱼的肉刺分离,捻起一块肥美的鱼肉放入嘴中品尝,虽然只是化身,但是借助月光,他仍然能够品尝出其中美味的信息,这是一种感受,来自于人这个群体对于刀鱼的认知。
周铁衣告诉了诸葛丹这么重要的一个信息,作为回报,诸葛丹想了想说道,“姜太一应该会很快复活,要小心那个酷吏。”
这个消息无疑很炸裂,孙乘龙不敢置信地说道,“这都没有能够杀死他?”
诸葛丹笑道,“确实是杀死了他,但亚圣毕竟也带着圣字,当时在历史回环中局势很复杂,我为了达成目的,不得不和幻祭司合作,我既然能够和幻祭司合作,那么姜太一为什么不行呢?”
诸葛丹说出了这个细节,孙乘龙三人低头思考,确实,幻祭司出手的时机把握的太准确了,如果不是老师早就埋伏好后手,放在邓学虎身上,那么孙乘龙的一切都会为幻祭司做嫁衣。
但即使这样,幻祭司也靠着对时机准确的把握成功脱困,如此精妙的时机掌握,肯定是幻祭司通过某种方法和姜太一沟通后的结果,姜太一得到幻祭司的帮助,却在那场战斗中没有体现出太关键的东西,至少不是他们能够看到的东西。
周铁衣对此倒毫不在意,他轻笑道,“就算他复活,代价肯定也不小,短时间肯定无法重新登临亚圣之位,我登临圣道在即,要与大夏,神道众多势力分胜负,他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出手对付我,我反而觉得他会偏向我一点,我和他又没有深仇大恨。”
诸葛丹想了想,点头道,“有理。”
孙乘龙赶忙指了指自己,“老师您和他没有深仇大恨,那我呢?”
他露出苦瓜脸,自己算不算和姜太一有深仇大恨啊,毕竟自己的誓言已经立下,一旦姜太一道统复苏,祸乱天下,他就有义务要阻止。
周铁衣哈哈大笑,“小子,我当时给你讲有借不还的法门时说的很清楚,我都没有走通这条路多少,你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自己去走,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周铁衣又转头看向诸葛丹,话音一转,“但是平白占我这个徒弟的好处可不行。”
诸葛丹露出几分无奈地笑容,之后复活齐国士兵还需要孙乘龙的帮助,这会消耗孙乘龙的本源,所以需要另外弥补。
他拿出放在一边的竹篓,递给了周铁衣,里面有一大一小两条真龙。
“当初洛河大战的历史支流回归,让洛河的规则和天地祖炁大涨,如今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大河,若夺得龙庭,以此为根基建立神庭易如反掌,若孙小友有意,我愿以齐国大将军之位相邀,以后神庭,我与孙小友平起平坐,届时复苏的齐国士卒,孙小友也可指挥。”
孙乘龙眼巴巴看着自己老师,周铁衣拿起竹篓,“平起平坐就不必了,听调不听宣即可。”
这就是周铁衣能够为孙乘龙争取的最好的条件,齐国士兵复活的根基都在孙乘龙身上,诸葛丹肯定不会放弃,周铁衣已经有很多敌人了,他也不想要再和神武侯为敌,反而双方合作利大于弊。
既然这都是事实,那么孙乘龙获得齐国神庭的气运,信仰就顺理成章,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正常,听调不听宣就是最好的结果。
诸葛丹听后,面露些许遗憾,相较于听调不听宣,他更愿意‘平起平坐’,但在周铁衣这里,他肯定忽悠不了孙乘龙,只能够颔首道,“一言为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