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麦穗怀孕了?(求月票!)
大青衣捡起散落一地的菜,去了厨房。
李恒则一屁股坐沙发上,伸手拿过听筒,马不停蹄给《收获》杂志社去了电话。
打到主编办公室。
“咚咚咚…!”
有些意外,电话一声就通,那边传来廖主编的声音:“喂,哪位?”
李恒道:“师哥,是我。”
“哟!师弟你可总算出现了,昨天傍晚时分余老师还给我回电话,说你晚上11点左右回庐山村。害我今早去庐山村找你,结果吃了个闭门羹。”廖主编说话调侃意味极浓。
但这一席话听在李恒耳里却心惊胆跳。
他下意识瞄眼楼梯口,试探性问:“你去庐山村,可有看到余老师在家?”
廖主编听得哈哈大笑,笑了好一会,他才打趣:“师弟很怕余老师?”
李恒轻描淡写说:“怕?怕她什么?”
廖主编猜到了他的内心,却没点破,告诉道:“25号小楼的门窗是关闭的。或者说,你们四栋小楼房门都是紧锁的,都不在家。”
闻言,李恒落了心,歉意道:“我临时有点急事在外面,今天一大早就出来了。对了,师哥,你这急急忙忙把我召唤回来,所谓何事?”
聊到正事,廖主编收起了玩笑,一本正经地说:“你上次不是给金庸先生回信吗,他昨天给我打电话,问明天能不能来拜访你?”
李恒下意识问:“明天?”
廖主编说:“对,就是明天。”
李恒问:“难道他已经到了内陆?”
廖主编说:“金庸先生接到你的回信后就开始动身来大陆,早上过了海关,目前正在羊城。”
听到这话,李恒当即道:“可以,明天就明天。”
廖主编说:“那行,我现在立即给对方答复,等有最新情况了,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诶,好!”
他应声,然后思索片刻后,就把这里的座机号码报给他。
廖主编记下电话号码,好奇来了一句:“这不是庐山村的号码?”
李恒回答:“这是黄昭仪家里的。”
廖主编懵逼,低头瞧瞧纸上的号码,内心巨震,然后压低声音问:“你和昭仪…?”
李恒嘿一声,道:“别问,好奇心害死猫。你等会回这个电话就对咯。”
廖主编顿觉面前的茶不香了,心痒难耐,可不论怎么试探,这师弟就是不愿多透露口风。
扯了好会皮后,廖主编放弃了追问,“对了,师弟,金庸先生喜爱书法,也对古代历史颇有研究。你可以在这两方面稍微准备一下,见面后也好有话题聊。”
李恒摆摆手,信心十足道:“小事,你又不是没见过我的字,这些也都是我擅长的。”
廖主编确实见过李恒的字,端的那叫一个好,比他自己的还好,遂放心下来。
李恒想到什么,问:“你有没有跟金庸先生透露我的年龄和身份?”
这下轮到廖主编呵呵笑了一下:“还没有,打算给对方一个惊喜,我想看到他吃惊的表情。”
得咧,这师哥也是焉坏焉坏的。
李恒问:“到哪里见面好?”
廖主编说:“他是想来你家,想参观你的书房,你觉得怎么样?要是不方便的话,也可以拒绝,另选地方。”
李恒思虑一阵,答应了下来。
谈完金庸的事,廖主编话题一转,聊到了《活着》和《白鹿原》:“师弟,恭喜你!《活着》海外版权授权后,在香江和海峡对岸大卖,香江目前超过10万本了。
而海峡对岸已经突破了25万册,被那边的媒体大力推荐,被誉为1988年最值得一读的十大好书之一。我特意托友人关注了那边的新闻,据说这十大好书,其中有8本是国外文学名著。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
又收获了一波名利,李恒喜出望外,“《活着》在日韩和欧美那边情况怎么样?”
金庸先生讲:“这些地方需要翻译成本地语言,要花时间,目前还没上市,不过还是可以期待一下。”
李恒点头,《活着》这书名气大,销量也不错,但就是没获得过什么像样的文学奖项。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莫大遗憾。
廖主编接着讲:“目前《白鹿原》正在大量印刷,新华书店第一批征订数量已经出来了。”
李恒急忙问:“多少册?”
兴致不错的廖主编这时却卖起了关子:“你猜猜。”
猜个鸡儿呀猜猜!
李恒内心腹黑,口中却问:“有10万册没?”
廖主编笑道:“少了,你再猜。”
李恒问:“15万册?”
廖主编说:“你胆子可以再放大一点?”
李恒直接飚一个数字:“难不成有30万册?”
廖主编翻开一页文件,念叨:“截止今天上午11点,第一批征订数量是412672册。再次恭喜你,师弟你又破纪录了,这41万多册足以载入中国近现代文坛史册!”
虽然猜归猜,可真听到这个数字时,李恒只感觉头晕晕乎乎的厉害!
这可是新华书店第一批征订啊,就有41万册,搁其他作家,十年也不定能卖出这个数量。
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同时也表明《白鹿原》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表明他作家十二月就是活的金字招牌,广大读者愿意买账!
暗喜一阵过后,李恒算是彻底松了一口气,市场给了他底气,没有在首订这里遭遇滑铁卢,他娘的对得起各大媒体的吹捧啊,对得起那所谓“传奇作家”的称谓。
花好些时间消化完这个好消息,李恒问:“《白鹿原》定价多少?”
廖主编说:“8元。”
李恒第一反应就是:“这么多?比《活着》足足高了一倍啊!”
廖主编解释:“是高了一倍。不过《白鹿原》有接近60万字,《活着》才30万字。同时市场也在变,工资物价也一直在涨,8元是我们各方面商讨、并进行市场调研后谨慎做出的决定。
你放心,不是脑子一热就定了8元高价。”
这让李恒想到了《废都》,最初发售价是12元,结果随着一书难求,后面一直涨价,最高时候涨到18元一本。
这么一关联,嗯哼,8元貌似也不算太高啊,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廖主编告诉他:“《白鹿原》9月20号上市,到时候你记得留意。另外,新书样本,你需要多少?我明天好一起给你带过来?”
李恒估算一下,讲:“给我来30本吧,有备无患。”
廖主编痛快应声,表示没问题。
这通电话打得比较长,后面还就各种生活琐事、以及巴老先生的身体健康讨论了好一会才挂断。
放回听筒,感觉快饿迷糊了的李恒瞧眼时间,发现已经过了2点了。
奶奶个熊的!昨晚明明已经吃饱了的啊,几顿输出就把肚皮给榨干了,哎….
沙发上坐一会,稍后他又给李望去了电话,询问鞋厂的情况,这样又过去了10多分钟。
某一刻,他突然心血来潮想联系余老师,可察觉到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时,立马歇了心思。
算了算了,等回去再说。
连着两个电话后,李恒跑去厨房,只是才到门口就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肉香味,登时心旷神怡,味蕾大张。
他进到厨房,探头问:“还有几个菜?”
看他过来,黄昭仪微笑了下,拿起一双筷子夹了一块上好的回锅肉送他嘴边:“你饿坏了吧,马上好了。已经做好了三个菜,后面还有一个青菜,来,你尝尝咸淡。”
也就是昨夜两人感情迎来了质变,要是放以前,她是不敢这么大胆喂他菜的。
李恒看她眼,很给面子地张开口,一股脑儿把回锅肉吃进嘴里,嚼吧嚼吧几口后,夸赞道:“好吃,香!来,再给我来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