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视察
1月16日,周一上午九点钟,位于临港的碳硅集团临时总部迎来领导的探访。
万部刚一下车就瞧见不小的迎接阵仗便有些无奈。
之所以不是视察,就是因为不想自己的身份被企业拿去宣扬成背书。
万部心里有点不喜,与临港本地的领导和碳硅集团创始人俞兴先后握手,略微寒暄之后就不太客气的问了后者一个问题:“俞总,你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电车的项目?”
关于临港这边立项的碳硅电车项目,他自然是第一时间就有所过目的,但一直没有任何的交流。
这次临近过年,又想到前不久听到的目标,这才动了心思。
俞兴首次与大领导交流,最近都有考虑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甚至在和临港本地交流的时候还得到一个很难不让人觉得谄媚的建议。
“俞总,既然你这个电车品牌的名字要重新定了,不如就让领导帮你起一个。”
俞兴毫不犹豫的婉拒了这样或许是好心的建议,最终决定尽量从项目的实际出发。
他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国内前有研发积累,后就必有产业发展,国内汽车行业今后十年一定会不断有成果涌现,我认为电车会是里面最诱人的成果,所以,在尝试过多个项目之后选择创立碳硅集团。”
“碳硅集团在2011年成立,这是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第一年。”万部似有感慨,“十年研发,十年产业。”
旁人只觉大领导是场面话,但不管俞兴还是临港管委会的副主任朱泽辉,他们都知道这种情绪的由来。
万部恰好是在2000年向上面提出了开发新能源汽车并实现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建议,而这也受到了重视,由此便在领导的盛情邀请下回国工作。
同时,他也被聘请为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首席科学家和总体组组长。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正是万部回国潜心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十年。
这十年可以用很多文件和政策来描述,但如果用极致的简洁来总结,那就是两个字——研发。
第二个十年呢?
两个字——产业。
作为第二个十年里刚刚涌现并喊出最强目标的项目,碳硅集团的出现仿佛就验证第二个十年的路线。
万部收敛情绪,问了年轻人第二个问题:“你认为过去这些年的研发积累真到了能够产业化的时刻吗?”
俞兴略一沉吟,没有自己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把它交给同样来欢迎领导的汇川技术的副总刘运良,介绍道:“这是汇川技术的刘运良刘总,他家是我们目前合作的电机供应商,刘总,你来谈谈你们在电机这一块的积累吧。”
刘运良是昨天被俞总通知后紧急赶过来的,本来还有点狐疑,没想到今天真见到了大领导,更没想到俞总会把表现的机会让给自己。
他有些激动的谈起汇川技术在电机上的丰富经验。
汇川技术属于非传统的汽车供应商,它能出现在这里也很打破传统。
刘运良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谈矢量变频器的自主研发打破外资垄断,谈国产品牌第一的汇川在电机上的技术专利,谈汇川为了与碳硅集团合作所成立的专项团队。
万部听得很认真,没有比事实更好的回答了。
过了好一会,激动的刘运良才把话说完。
俞兴见他结束,扭头推出第二位供应商,介绍道:“这是宁德时代的曾玉群曾总,他们上个月刚成立,但在电池方面也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如果合作顺利,将会为碳硅集团提供电池。”
万部微微点头,知道刚刚出来的宁德时代。
曾玉群同样是临时接到的邀请,前面已经有刘运良的打样,他也就同样谈到宁德时代的技术与团队,而不同的是,他还谈到今年打入宝马供应链的目标。
万部称赞了一句,再看这次迎接自己的阵仗,这才知道碳硅集团的准备。
他脸上带笑的主动询问:“俞总,还有吗?”
肯定还有,三电之二的电机和电池都出来了。
“我们在电控这一块仍旧是和汇川在合作,希望能开发出满意的方案,但也有国际知名的备选供应商。”俞兴这么介绍了一句,说道,“我们电驱系统是和精进电动在合作,这位是精进电动的蔡蔚蔡总。”
精进电动本来也是探讨电机合作的供应商之一,但汇川在这段时间的方案与技术都让人更加信服,所以,电机和电控主要的合作商都是汇川。
按照正常流程,精进电动最多只能作为备选了。
可是,来自执行办公室的文件让事情出现改变。
这份文件恰好出自供应链管理公司的战略规划部姚阳晖之手,也就是让俞兴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个放牛娃。
电车的三电是电池、电机和电控,而如何让这三者整合成汽车的动力核心,这就是电驱系统需要进行的工作。
电驱系统的供应商在碳硅集团的选择之中是国际知名的美国博格华纳公司,已经在进行接触,它既能提供关键的减速器零件,也能提供电驱的集成方案。
只是,一个“电气化”优先目标让这种供应商的选择出现了争议。
电驱系统是整合了多个关键零件的动力核心,对车的性能、效率、续航以及用户体验都有极其决定性的作用,还关乎着公司后续的技术迭代速度与市场竞争力。
碳硅集团有三个选择,一是采购博格华纳的方案,二是自己进行研发,三是与精进电动这种新兴公司深度合作。
最终,俞兴选择了三,也选择了二。
精进电动虽然创立不久,但也有很好的技术实力,美国博格华纳公司一度就有想要收购雷米电机公司进行技术补充的传闻,而雷米电机的关键人物正是回国创立精进电动的蔡蔚,他的团队在这方面的经验丰富。
所以,俞兴打算先和精进电动进行包括股权在内的深度合作,然后再尝试进行说服和收购,以此完成整合,最终再实现长久的自主研发。
当然,这是目前这个阶段的规划,接下来的情况需要看碳硅集团与精进电动的合作情况。
美国博格华纳公司仍旧是有力的备选,这种国际供应商绝不是不能用,甚至不能说它不优秀,只是,对于碳硅集团而言,优秀与优秀亦有高下,自研上的考量正是从长久的竞争出发。
俞兴默默听着蔡蔚这种技术专家信手拈来的汇报,眼神不经意间瞥到人群中的放牛娃姚阳晖,心里对于精进电动颇为眼馋。
领导的车就在旁边停着,秘书也在旁边站着。
从他们抵达碳硅集团,一群人愣是没挪地方,就这样听了半个多小时的汇报。
万部连续听到电车关键供应商的汇报,心里先前的不喜完全烟消云散,等到蔡蔚说完,笑着对俞兴说道:“俞总,你这边电池、电机、电控和电驱系统的筹备很不错啊,是在正经做事。”
这一番汇报回答了他之前的提问,多年研发的积累真就到了产业化的时刻吗?
至少,电车的核心供应环节已经有很多准备,不说一定成功,显然能够进行尝试了。
万部动了动脚步,想要上去喝茶聊了。
俞兴点点头,又伸手道:“嗯,不光他们,像郭川郭总在做的空气悬挂,像苏永强苏总在做的毫米波雷达,这相对而言没那么核心,但也是我们造车不可或缺的供应,而且,国外供应商是不把毫米波雷达卖给我们的。”
他示意苏永强出来聊聊毫米波雷达。
苏永强激动的上前,都不待领导回应就口若悬河的谈起自家项目的进展。
万部被硬控在原地,抿了抿嘴唇,显得没那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