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 第294章 制造利好

第294章 制造利好

第294章 制造利好

相较于上一次,俞兴这次与王川福围绕着电车沟通了更多实际的问题。

他没有隐瞒自己的考量,希望借助于科技的进步切入市场的中高端,而倾向于增程路线是因为它绕开了变速箱的困难,可以缩短技术上的研发时间,如果能取得第一步的成功,也就有更多资源来发展纯电的技术。

王川福不太认可这种路线的选择,给出的理由也比较直接,认为增程式技术的结构简单,门槛不高,会缺乏护城河,只能是过渡技术,而比亚迪目前在做的插电混动研发将会集成燃油、插电、增程与纯电四种模式,属于覆盖全场景的全能技术路线。

以及,这种路线还能在油耗上有很好的表现。

俞兴与王川福稍有争论,争的是用户群体的定位,但也没有太过激辩。

毕竟,一个只在验证阶段,一个刚遭遇重大的市场挫折。

“反正,不管怎么样,供应链的进步是最重要的,王总,我是这么想的。”俞兴在辞别之时展露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我绝不认为一时半会就能搞出来,但也绝不认为会搞不出来。”

“现在就是需要制造利好。”

“我现在碰到的供应链上的难题就是一个个有待制造的小利好,像明天要谈的毫米波雷达项目,如果做出来,不光推进我的想法,也能推进国内这一块的进步。”

“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制造一个小利好。”

“等到把许多的小利好堆砌出来,再进行整合,那就变成一个大利好。”

俞兴笑着给了总结:“没有利好,制造利好。”

王川福挺欣赏俞兴这样乐观的精神,沉吟再三后握了握手,给了忠告:“俞总,千万别急,既然你是这样分解问题,那就看看一项项小问题如何解决,至少存在解决路线,然后再加大投入的成立项目,不然,你把旗号先搞了出来,各种方面的压力都会比较大的。”

俞兴感谢了王川福的建议,把他送到楼下,目送轿车走远才回到酒店。

今天这顿晚餐只有四个人,王川福那边带了一个总监,俞兴则是带上了秘书章阳煦,而他起到的作用是记录两边交流的关键部分。

晚上十点钟,俞兴坐在酒店房间的沙发上,一边喝着苦咖啡思考,一边看着章阳煦对记录的完善。

片刻之后,他拿着秘书递过来的文件,感慨道:“其实用手机或者录音笔,效果会更好,但就是有点不尊重人,我以前不是这样的啊。”

章阳煦“呃”了一声,不知道该不该参与老板的自我批评。

俞兴简单过目内容,没发现有什么记忆上的遗漏,摇了摇头便把文件递了回去。

章阳煦给自己也冲了一杯咖啡,见老板陷入沉思便仔细的阅读手上整理出来的内容。

许久之后,他注意到俞总从沙发上起来活动,斟酌问道:“俞总,王总搞车搞了好几年,现在搞成这样的局面,这个确实很难啊。”

俞兴“嗯”了一声,仿佛又陷入沉思,片刻之后才答道:“确实没那么简单,但也没想象的那么难。”

章阳煦不知道老板口中的难易程度到底在什么边界。

俞兴走了几步,伸了伸懒腰,摇头道:“现在呈现出来的问题都是机会,这个路是能走通的,你去睡吧,我要再想想东西。”

章阳煦应了一声,起身离开。

“把你的烟留下。”俞兴见秘书要走到门口,喊了一声。

不过,他看到秘书掏烟的动作又反悔了,摆摆手:“算了,不要烟了,你去吧,明天九点钟我没找你,你就打电话把我喊醒。”

房间里只剩下一个人。

俞兴觉得自己戒烟的犹豫就有点像对王川福建议的心情,旗号不急着打出来似乎确实有道理,供应链不够成熟,进度不会那么快,资方的预期与资金链的压力都是问题。

他能感觉到王川福这话是颇为真诚的,而这和自己先前的考虑有所冲突。

俞兴左想右想,暂时没有结论,重新坐到书桌面前,随手在文件上写了“雷达”这两个字。

事实上,明天要谈的毫米波雷达不是最早的预期。

俞兴在年后组建新能源项目考察团队时提出的一个重点方向是“激光雷达”。

正如他与王川福的交流,科技进步在电车领域所带来的赋能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而这个关键除了电机、电池、电控的电车三大件,浮现在俞兴脑海中的就是两个加强产品力的秘诀。

一是一体式压铸带来的车身强度的提升,二是激光雷达在驾驶安全方面的提升。

这两点都是经过市场检验的,尤其后者对用户带来的感知更是立竿见影,类似于只要处理一个“鬼探头”的意外情况,可能就已经值回车价了。

至于更后面的智能驾驶,激光雷达的作用也很关键,以它为核心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和依赖于摄像头的纯视觉方案至少是分庭抗礼的。

只是,想法很美妙,现实情况在初步调研之后就遇见很大的问题了。

激光雷达肯定是还没影,暂时了解到的情况是国外大厂存在探索,但距离落地还需时间,而真正让俞兴惊讶的就是,毫米波雷达这种他印象中很普遍的东西也没有。

高速开车用个自适应巡航,这样节省精力的驾驶在俞兴的认知里不是什么高端货,可是,实现这种功能的核心零件毫米波雷达现在竟然只应用在奔驰S级、宝马7系这类车里。

俞兴很确定这个东西后来必然是国产化了的。

那么……站在这个时间攒一攒资源,总能提前时间来把它催化出来吧?

一旦催化出来,这就算一个小利好吧?

俞兴直觉上认为没问题,理性的动作就是寻找靠谱的团队和技术,而随着他这边的询问与接触,本就不算大的圈子就有人靠了上来。

三月十五日,互联网舆论上正在谈及阿里与企鹅竞争的新一轮血雨腥风,俞兴则是见到了约自己聊毫米波雷达的张勇。

俞兴提前看过了张勇的资料,这位出身联发科,自04年离开之后就一直浸淫在汽车电子领域,单从信息来看是比较靠谱的。

张勇来之前已经知道俞总年轻,真见了面还是不得不感叹这位的年龄,转而又有些忧虑他对汽车行业兴趣的持续性。

俞兴聊了几句,听出来一点意思,不想多在这种问题上纠葛,直截了当的说道:“张总,我见你是想知道你有没有能力推动毫米波雷达的研发和应用?你别管我想干什么,你知道我有钱不就行了,别人的100块钱是100,我的100就不是100了吗?”

推荐阅读: 什么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龙头大佬 互联网时代,谁还做传统游戏? 我看到了一切 怪物来了 来自末日 洛杉矶之狼 财富自由从毕业开始 阴影帝国 贼天子 这真不是机械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