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段时间他没少补习各种星海知识,尤其是星海中各类大型武器。
在这些武器种类中,动能武器和能量武器更是如同耳根般的重中之重。
所谓动能武器,指的就是通过物理投射物的冲击力和速度杀伤目标的方式,比如让大宝倍下去见美乐帝的霰弹枪、洲际导弹之类的弹道武器,以及这些年比较火的电磁炮等等。
能量武器则是通过高能粒子束、激光、等离子体或电磁脉冲等能量形式直接攻击目标,而非依赖物理投射,激光武器、离子束射线、等离子武器都属于这个框架。
而与动能武器的弹道可以通过计算调整不同。
能量武器在发射后想要完成转向难度很大,单纯的折射反射很容易在碰撞过程中导致能量损失,因此变向膜这种部件就应运而生了。
这种设备可以通过可变场来干涉光束路径发生偏折,特点上有点类似于引力透镜,价格越昂贵,能量折损率就越低。
顾维在闲聊的时候还听槿提过一嘴。
像克达斯星.也就是波尔娜老巢上的变向膜组件,能量武器偏折70°,折损率也不过百分之零点几罢了。
很多时候一套能量武器中,变向膜的价值甚至能超过一半!
也不知道莫尔德星的这套武器造价几何,能量折损率是多少?——似乎是因为地球和莫尔德有些类似的缘故,顾维发现自己还是挺关注这些的。
或许多年之后,地球也会发展出类似的技术也说不定。
另外如果顾维没猜错,那些站在操作台前盖手印的小蓝人应该就是所谓的莫尔德议员——如果不是乔科文及时出现,保不齐这会儿手印就都盖下去了。
随后格雷议长带着众人穿过走道,很快来到了场地中央。
“米洛船长,”只见格雷议长微微拉开了些许身位,对米洛做了个请的动作:“此处便是我们准备的物资交接地点了。”
米洛闻言朝周围看了几眼,目测了一番空间,又用脚尖碰了碰地面,方才转头看向了槿:“槿,把可汗号放出来吧。”
槿点点头,向前一步,将众人护至身后,从胸前取出了编织者项链。
只见她熟练的鼓捣了几下。
很快。
咻——
一道光束从编织点内射出,紧接着,一个小光点从项链口冒了出来。
在众人的注视下。
小光点缓缓飘到了场地正中央,同时开始慢慢放大。
场周围瞬间响起了一片惊呼声与抽气声,就连希娜和格雷议长都瞪大了眼睛。
没办法。
编织者项链在星海中都属于相当少见的工具,在莫尔德这群靠乔科文才提到三阶层次的土著眼里,这玩意儿的稀罕程度简直堪比神器。
实际上别说希娜和格雷了。
就算是在数字世界里恢复的乔科文,对于编织者项链也只是风闻而已。
小半分钟后。
最初的这枚小光点已经变成了一艘巨大的舰船,横立于众人面前。
可汗号继承了通辽重工的一贯风格,外形毫无花哨的流线设计,整个船体由厚重的合金装甲板拼接而成,接缝处甚至直接裸露着粗壮的铆钉和加固框架,透着一股实用至上的粗犷感。
船首呈钝角楔形,前装甲板上布满了细小的撞击凹痕和补焊痕迹,但每一处修补都工整利落,没有敷衍了事的粗糙感。
船身两侧对称分布着四组大型推进器阵列,喷嘴边缘因长期高温灼烧而泛着暗蓝色的氧化痕迹,整艘船最显眼的“装饰”是左舷的一道宽幅喷漆,刻着一只灰白小耗子的图像。
从外观上看。
整艘可汗号就像是个经验丰富的矿工,外表谈不上精致,甚至有些粗粝,但每一处细节都透着经年累月打磨出的可靠。
画风与莫尔德简直一脉相承。
抬头看着这艘钢铁巨物,格雷的表情同样也有些恍惚。
乔科文上次回到莫尔德星还要追溯到十多年前,那时候他回母星选拔一批船员一同前往星海,成立了燃烧远征探索团。
由于星海联盟严苛的法规限制。
购船贷款要在探索团成立后才能申请,因此这艘可汗号是在燃烧远征成立之后才正式‘入伙’的。
所以这还是格雷议长头一次亲眼见到这艘承载了无数莫尔德星人期望的飞船。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
为了能让可汗号‘回家’时有个舒适的停泊点,莫尔德联邦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打造了这一片停泊区。
它无论是在空间尺寸、地面承载力还是起降效益上都专门针对可汗号进行了设计,上方的天花板.或者说距离地面厚度超过二十公里的土层,随时可以像是大门一样朝两侧开启。
整个工程其实没花多少钱,因为大部分流程都是莫尔德人用人力完成的。
用最朴实的劳动为远行的英雄筑一个归巢,这是留守故土的同胞们唯一能做的,也是最诚挚的心意。
随后格雷又抬起头,看向了穹顶。
此时此刻。
穹顶的照明系统已经自动激活,无数道光柱如雨般倾泻而下,将可汗号笼罩在一片圣洁的光晕中。
这是港区最初设计时就预设好的欢迎程序,只要检测到可汗号落位,程序便会自动激活。
如今时隔多年。
飞船终于归来,静静地停泊在了这个为它精心准备的家。
只是当年那些意气风发出征的身影,却早已化作虚无缥缈的数字生命。
再没有人会从船舱里走出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