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视内部也仅有郑仲湘、陈逸森两人,事先知道明通电子合并宏亚的事,在离开江南会馆返回到科技园,袁可飞就表达了他的担忧:
“合并不是韩振亚、韩振国兄弟两人自己的意愿,也许刘柏此时有信心促成此事,但难保这事没有后患……”
韩振亚、韩振国不是甘于就范的那类人,一时的屈服不代表着什么。
郑仲湘站在落地窗前,看着外面颇有几分灯光璀璨的夜色,一言不发。
长和实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不知道并购多少企业,都是情投意合、心甘情愿的?星视与香港电讯的合并,又都是符合香港电讯大部分股东意愿的?
不管这世界披上多少层温情脉脉的外衣,弱肉强食的底色却不会更改。
郑仲湘不想跟袁可飞、林杰他们争论这个问题,一言不发已经表明他的态度了。
“明通电子、宏亚合并这事,将来会不会有后患,跟我们干系也不会太大,”
陈逸森这时候说道,
“我们也要做的,也仅仅是将对宏亚的持股,放到光耀资本,然后引导新宏亚往更有利星视的方向发展。”
“这些都只是些辅助手段,无需太在意,最终还是要星视通讯电子真正发展起来、强大起来,”
郑仲湘转过身来,脸色沉毅的说道,
“也只有星视通讯电子真正强大起来,有能力将我们投资的诸多实体都整合到旗下,真正行之有效的监管起来,才谈得上真正的成功。”
听郑仲湘这么说,袁可飞也不再吭声。
星视与香港电讯合并成立星视电讯有大半年了,但除了合并之初闹出来的纷扰外,合并之后股价近八成的暴跌,除了星视原有的股东、投资人都普遍感到不满外,原香港电讯的中小股东以及管理层更是怨声载道。
也由于原香港电讯的中小股东及管理层的强烈抵制,星视电讯除了刚刚完成财务上的并表,任命周培薇担任电讯集团的联席财务官外,大体还是原先的管理团队,继续负责电讯集团的运营。
周培薇没有嫡系团队的支持,单枪匹马到电讯集团担任联席财务官,只能做一些浅表的财务监督工作;郑仲湘现阶段很难对电讯集团的运营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管。
此外,星视与香港电讯以股权置换的形式进行合,这导致郑仲湘与原星视管理团队对全新星视电讯的持股,已经大幅降低到32%;而原先星视的投资人(机构),要么对暴跌的股价有很大不满,要么就是迫切想择机套现离场,都无意加入董事会。
这也导致在星视电讯最新的董事会里,郑仲湘他们的声音也不再占绝对多数,大不起来。
电讯集团除了原先的管理团队有人入选董事会外,还有两名股东作为外部董事入选董事会,这也决定在董事会层面,电讯集团无需事事都遵从郑仲湘的意志行事。
合并怎么可能没有后患呢?
星视电讯就有后患!
而说到他们对星视恩益的控制权就更弱了,目前仅仅是名义上的控股权,但星视恩益的管理团队,依旧是恩益电气以及华瑞电子的派出人员为主,陈逸森仅仅代表星视负责联络工作,更谈不上有效监管。
这一切的根本,主要还是星视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实体企业,管理团队以投资业务为主。
星视通讯电子勉强算是星视发展实业的基本盘,但发展的时间太短了,实力还很弱小,运营管理团队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还谈不上向这些外围投资输送嫡系管理。
袁可飞担心明通与宏亚强行合并会有后患,最主要也是宏亚为他们最看重的资产,IT连锁零售以及PC制造销售的运营管理团队,是韩家兄弟辛苦一手带出来的,一个个都是韩家兄弟的嫡系心腹,是不可能轻易被人瓦解的。
除非韩家兄弟太蠢,完全不懂笼络人心。
绝非合并成新公司后,刘柏掌握了控股权,原宏亚的管理团队成员一个个纳头便拜,从此与韩家兄弟恩断义绝,只对刘柏唯命是从。
事情从来就没有这么简单的。
不过,郑仲湘这时候拿星视通讯电子说事,袁可飞也只能闭嘴,知道他们没有资格替别人担忧这些有的没的。
说起来这也是萧良最大的优势所在。
萧良一步步从无到有,亲手创建了宿云生物、南亭集团、星源时代、蜗巢科技,徐立桓、纪红群、顾培军、何雪晴、陈祝、张叔毅、周轩、沈奕、徐琛、王新这些人,哪个不是从微贱之中,跟随着他一起崛起?
在这样的基础上,萧良再去收购和永电子的控股权,重组以发展OEM业务为主的鸿盈科技,至少从管理以及贯彻萧良个人意志等方面,要容易太多。
即便在这个过程中,原和永电子还是有不少管理层心不甘情不愿,但萧良除了溢价赎买股票请其出局外,剩下的都是强力压制,主要凭借的是鸿盈科技全新而庞大的管理团队,大半人员都是从星源、蜗巢科技抽调,萧良不惧有人敢做妖。
而此时直接领导鸿盈科技庞大管理团队的三驾马车,除了何宏泰极钦佩萧良的个人能力,深深为星源时代创造的奇迹折服外,张殷彪、顾培军更是萧良直接带出来的嫡系。
现在外界对新鸿臣合并寄以极高的期待,一个核心原因也是认为两家公司的管理层,都受萧良正面影响很深,这会极大促成管理层的快速融合,并能自始至终良好的执行萧良的意志——这背后涉及的不是股多股少这些简单逻辑问题。
“奈田英男已经在着手物色新公司的管理团队人选,要是有可能,我可以到新公司工作一段时间。”林杰下定决心说道。
如果仅仅是代表星视进入新公司的董事会,对新公司的运营进行监管,永远都不可能带出自己的队伍来。
林杰还是想以执行董事的名义,直接加入新公司的管理团队。
“杰森要是能到新公司担任管理职务,那自然是极好的,”
袁可飞肯定赞同林杰代表星视直接进入新公司管理团队,但他同时担忧这事不容易促成,说道,
“只怕这事不容易……”
经过新一轮的谈判,崔梦枕、崔永埈会以私人公司的名义拿出五千万美元出来;熊志远代表星源系出资五千万美元,盈投控股还将另外募集五千万美元参与;星视出资五千万美元;明通电子合并宏亚后出资五千万美元;芙蓉财团旗下的奈田商事、恩益电气以六亿美元的债权置换现代电子的海外运营权置入新公司,作价也是六亿美元。
也就是说新公司的初始资本是八亿五千万美元,星视就占其中的十七分之一,能在董事会获得一个席位,已经是争取来的权利了,还想拿下仅有两三个名额的执行董事席位,哪有那么容易?
而要说到执行董事席位,奈田英男是必然之选,甚至可能直接是以董事长兼任CEO;大家同时还都属意从现代电子海外运营团队选一个代表进入董事会,这实际就占据另外一个执行董事名额。
倘若要再加一个名额,凭啥给星视?
别人傻,不知道这个同时拥有经营决策权与日常管理权的席位有多重要吗?
“明通那边肯定会支持我们,崔社长那边,我们也可以做工作,”
陈逸森皱着眉头,说道,
“现在就怕星源那边反对!倘若同时新增两名执行董事人选,又怕现代电子的海外运营团队闹情绪——要是因为这事,一开始就有可能引起现代电子的原海外运营团队大规模出走,芙蓉财团那边必然第一个不愿意!”
“倘若明通电子合并宏亚后参与合作,星源那边也不表示什么异议,我们还是可以争取一下星源的,”林杰说道,“萧良能将星源做到今天的地步,还是有些格局……”
郑仲湘微微皱着眉头:
虽然林杰的话听上去有些刺耳,但林杰倘若能直接加入新公司的管理团队,无论是嫡系人员的培养,还是将来的技术转让、OEM订单选择等方面都会给星视带来莫大的好处。
郑仲湘沉吟良久,说道:“这事可以尝试着跟熊志远提一下,看看星源的态度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