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爷从未来过京里。
诚然,对大部分国人而言,有太多渠道与方式,去认识和知道这个地方,哪怕没来过,依旧可以梦出这里的环境。
但,不可能梦到这只橘猫。
这只猫的细节是如此明显清晰,就是自己当初抱着的那一只。
它是宫里的猫,同时也是自己这段记忆的锚。
通过它,李追远能笃定,这不是太爷的梦,应该是自己的梦才对。
将这只猫抱起,李追远带着阿璃走下台阶。
少年自幼就有着过人的记忆力,虽然无法比拟自己所见过的个别天才同学那般可以过目不忘,但多看两眼也就能记下了。
更何况,他曾经在这里坐了很多天。
台阶上的破损,下方地砖的缝隙,先前坐在那上头目之所及,也全都对上了。
哪怕没有怀中的这只橘猫,走到这里时,李追远也会得出与刚才一样的结论。
目前,只能猜测,是太爷曾经给自己布置的转运仪式,交换了自己二人的梦。
这梦,应该是一种代指,背后有着深刻含义。
但具体象征着什么,李追远暂不清楚。
还有就是……太爷去哪里了?
少年先前之所以在纸人刚接触太爷时就马上跟着进入,怕的,就是像上次那般,满清僵尸先跑出来。
可进来后,除了这只猫,李追远并没有看见太爷,也没有看见僵尸。
身前,太和门至太和殿之间这偌大的区域,显得空荡荡的,只有自己、阿璃与一只猫。
就在李追远犹豫着接下来该朝着哪个方向去寻找时,耳畔,传来了一阵铃铛声。
“叮铃铃……叮铃铃……”
与铃铛声一同出现的,还有一股浓郁到呛鼻的香油味。
刹那间,强烈的反胃恶心感袭来,李追远只觉得腹中绞痛,头晕目眩,将怀中橘猫松开放下,他自己蹲了下来,呼吸变得无比急促。
身旁,阿璃也蹲了下来,看着他。
相较于眼下的重度不适,李追远更震惊于造成这种强烈不适的原因。
因为,不管是那铃铛声还是香油味,再恼人和呛人,现在的他,都应该能轻松承受,毕
竟走江以来,他历经过不知多少更恶心无数倍的场景,他的抵抗力与承受力,已经被磨砺到了一个极高程度。
再者,自己现在是以走阴状态进入的这里,身体感官上的不适,不应该传导得如此清晰。
最重要的是,只有自己受了影响,而身旁的阿璃,却毫无反应。
这意味着,这场景引起的不是当下,而是过去自己的某段经历所留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可问题是,自己记忆里,根本就没有这一段。
少年一边继续忍受着痛苦一边快速将脑海中这段记忆“拿”出来快速翻阅,他确定,那段日子过得很是寻常,每天早上李兰把自己带到这里来,晚上李兰下班时再把自己带回家。
中午饭他都不用去找李兰或者小食堂,因为李兰会在他的小书包里,提前放入水、饼干和鸡蛋糕。
虽然这里游客络绎不绝,但处处是武警站岗,而且,李兰也从不担心她的儿子会蠢到被别人骗走。
铃铛声……在自己先前进来时的地方,在那个台阶上,也是自己那段时间最经常坐的位置。
李追远强撑着站起身,重新走上台阶。
再次走上来后,铃铛声变得更清晰了,香油味也更加浓郁,李追远的痛苦反应也更强烈。
但很快,铃铛声开始移动,香油味也开始变淡。
规避痛苦是人的本能,李追远现在是克服着这种本能,以自己痛苦感的强弱为指引,跟着前进。
阿璃没有劝他放弃,只是默默地对他进行搀扶。
以往,再艰难的环境,李追远都能很快克服和承受,就像上一次在高塔内那般,可这次,他发现自己无法进行适应。
这证明,每一段痛苦,都在过去有迹可循,自己正在感同身受的不是单一的痛苦,而是捡起了一长段痛苦经历。
他曾走过这里,曾在这里拐弯,曾在这里下台阶,曾在这扇门穿入,每一步,他都极为难受,现在的自己正在走当初的自己曾走过的路。
但这怎么可能,为什么自己记忆里并没有这些?
少年忽然想到了梦鬼的那一浪,自己在梦醒后,也失去了梦中记忆,虽然重要的东西好像没怎么落下,但具体画面到现在还无法拼凑
出来。
既然走江后的自己,都能遭遇记忆被抹去的事,那么,童年时的自己,会不会也遭遇过?
那时的自己就算再聪明,可毕竟没有入门,也不通玄门中事,如果记忆被做了手脚,没有察觉到,也确实很正常。
可为什么会在这里?又到底是谁曾对自己做过这种事?
李追远咬着牙,身形还在继续跟随着前进,却强行打起精神。
他开始主动听取这铃铛音色,主动分辨这香油味道。
因李兰那时候的工作性质原因,他小时候跟着她去过很多场馆和单位,铃铛作为比较常见的一种法器,不同质地不同工艺,能发出不同声音。
至于这香油味,更是有讲究,不同教派庙宇的用料配方以及不同群体信众的投献,都会造成其味道上的差别。
很快,李追远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密宗僧人形象。
僧人手持银质串铃、上裹酥皮,周身散发着那股香油味。
京里,一直是教派荟萃之地,而清朝又是封建制度的顶峰,统治者将教派视为加强统治
的一种手段,很多远在边疆的庙宇,在这里都有缩小版的复刻,最不济也会将其分支牵引至其中。
少年记得他。
他曾抚摸过自己的头,还牵着自己的手,为自己介绍玻璃柜里的那一件件历史悠久的器具,但那也只是一面之缘。
原来,自己见过他第二次。
他曾来到过这里,来到自己身后,对坐在那里的自己,摇晃起了铃铛,领着自己一路前行。
也不知具体走了多久,李追远观察着周遭宫殿变化,他发现,自己已经“跟着”来到了宁寿宫贞顺门内。
前方小院角里,出现了一口井,四周有白色围栏,井壁上凸,井口很窄小。
这是……珍妃井。
李兰刚到这里工作时的那两天,利用上班前和下班后的间隙,是带自己游览讲解过的。
那时的李兰,还保留着一个正常妈妈的样子。
不过,她大概也察觉到了,自己儿子只要见过了听过了也就记住了,就懒得再继续陪着玩耍,接下来就给他往宫里一丢,忙自己的事去了。
这口井因慈禧命人将珍妃投入而格外出名,很多前来参观的游客都会来这里转一下。
事实上,那时候的井口很大,不是现在这般小,现在的井口窄小到根本不可能投得进去人。
建国后宫里七十四口井为安全起见都被改造过了,眼下能看见的井口其实是压井石。
自己当初,为什么会被带到这里?
疑问,刚在心里升腾起,很快,李追远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感知。
“噗通……”
耳畔似是传来落水声,紧接着,可怕的窒息感与无边的绝望,如潮水般疯狂地向他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