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老规矩,每卷之后总结,并请假一天。
首先,写青山的时候,最让自己欣慰的一点是,我今天审视每一卷的收尾,都比过去每一本书更好,这也是这本书努力的方向。
例如离开洛城的时候,基本做到了每个人都有很完整也很精彩的交代,不管是大角色还是小角色,不管是师父姚奇门、世子朱云溪,还是师兄余登科、刘曲星;还有胡钧羡、胡三爷、掌柜。
不像过去那么仓促。
我把每一卷都当做一个走钢丝的过程,最后三步永远是最难走好的,这时候精气神和耐力都到了极限,最精彩的表演也已经结束,所以总想着尽快把最后三步走完,这样就可以松口气了。
事实证明,这样想的时候,最后三步往往走不好。
以前就没有走好。
在青山开书的时候,我给自己定的最大目标,就是学会如何有耐心的收尾。不止是整本书的故事结局,还有每一卷的收尾。
若放在以往,我肯定会把进宫的过程全部略掉,还会把刘曲星、余登科放任自流,从此遗忘。
但这次不会了,当我慢下来,我会发现更多要诠释的细节,我更沉浸在这个故事里,认真的审视每一个角色,他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回响。
真是令自己欣慰的进步啊.……
其次,在写第一序列的时候,最大的遗憾之一,是没写好178壁。虽然在178壁垒用了很多的笔墨,但更多的还是任小粟的个人秀。
那时候的我没有什么写作经验(当然现在也还是个菜鸟),那时候我没有去想过178壁垒那群人的坚持到底是什么,矛盾是什么,遗憾又是什么。
他们像是我作品里稍显空洞的标签人物,让我觉得有点对不起他们。
这一次,虽然用了更少的笔墨,但我认为我真的和固原边军站在一起,感受到他们的悲欢与遗憾了。
真是可喜可贺。
再次,这一次尝试的写法,再次让自己在技巧上做加法,在表达上做减法,学着做留白,更书友们更多的想象空间。虽然让自己有些不适应,但我慢慢的更喜欢现在的写法。
过去我会把想说的全都说出来,比如直白的告诉大家,生活在激情之后一定会回归琐碎的平淡,边镇的功臣回到权力核心时可能什么也不是,没人在意你的功劳,你的那些辉煌比不过他们手中的权力。
回归到真实生活里,现在如果评选“武林天下第一”,可能得先看看你有没有正高职称、副高职称,是不是硕士学历,你是哪个民主派别,你爹是谁。
没人在意你的武力是不是最厉害,这才是中式恐怖版江湖。
这次,我认认真真的写了一下进城时的队伍排序,用这种小事隐晦的表达一下,不再长篇大论的去旁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