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钢铁火药和施法者 > 第三十五章 见习志愿

第三十五章 见习志愿

温特斯双眼一亮,他明白姨父的意思,于是有点想得寸进尺:“我还有个朋友,是骑兵科出身,也申请了去菲尔德中校那里,中校你能不能…”</p>

安托尼奥丝毫不以为忤,笑着说:“那就一起去,你那个朋友叫什么?”</p>

“巴德,杰拉德的巴德。”</p>

珂莎小姨端着一篮子切好的面包出来,看到家里两个男人在喝酒聊天,气不打一处来,赏了姨父后背一巴掌:“你们倒是清闲,摆个餐具就开始喝酒了,快来帮忙干活。”</p>

安托尼奥和温特斯被珂莎驱赶着走向厨房,安托尼奥好像想起了什么,歪着头问外甥:“对了,你不会不知道菲尔德这小子负责的是哪个部门吧?”</p>

“好像是什么的,我没太听清,菲尔德中校自己也没说。”温特斯没好意思和姨父说自己当时都快要睡着了。</p>

“哈哈。”安托尼奥拍了拍侄子的肩膀:“是,宪兵(ilitaryolice)。”</p>

“什么?军事警察?”温特斯当然对宪兵不陌生,不就是军校纠察?可不是什么受欢迎的角色。</p>

“爸爸你拿这个,哥你拿这个。”伊丽莎白给两个男人分配了任务,又风风火火去忙别的了。</p>

安托尼奥和温特斯一人端起一口深铁锅,里面分别炖着肉和汤。炖肉的味道很香,但温特斯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菲尔德中校负责管宪兵?”</p>

“准确地说,菲尔德只是维内塔陆军总部宪兵处主管。”安托尼奥仔细地给外甥讲解:“常备军团的兵,常备军团的宪兵队管;陆军军人在海蓝城犯了事情,则是警备司令部宪兵队管;菲尔德这个宪兵处就是专门给他这个刺头设立的架空机构,管辖范围非常狭窄,基本什么也不管。”</p>

解释过这其中不为外人所知的门道之后,安托尼奥问外甥:“那你现在还想去菲尔德那里吗?”</p>

“想去。”温特斯坚定地点了点头。</p>

“哦?”安托尼奥有些不解。</p>

“菲尔德中校是个非常厉害的施法者,我想向他学习魔法技巧。”</p>

“那就去吧,去学习一下也好。”安托尼奥点了点头,他的态度还是很轻松:“菲尔德虽然没在我手下干过,但就冲齐奥几次被他气得半死,还是没舍得把他扔到海外去,特意设了个闲职把他留在总部,能看出这人肯定还是有点本事。”</p>

食物都上齐了,这个餐桌又重新坐上了四个人,珂莎显然非常高兴,开始做餐前祈祷,四个人手牵手围成一圈,珂莎开始念念有词。</p>

联盟的所有施法者都是无神论者,施法者们坚信自己的能力来自于知识和训练,而不是某个存在的恩赐。</p>

温特斯自然不是信徒,只是配合珂莎意思一下,他不想让小姨伤心。但他也有自己的坚持,那就是绝不跟着念祷词,每次都一言不发。</p>

温特斯现在心里想的全都是见习的事情,餐前祷告刚一结束,他就迫不及待地问姨父:“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见习的去处都是机关单位?为什么不让我们去真正的军队里见习呢?”</p>

“因为没有那么多军队。”</p>

“什么?”</p>

安托尼奥耐心地解释:“哪有那么多部队供你们去见习?不然为什么把你们丢到机关单位里?现在,大部分军官平时都是在机关单位工作,真正带兵的不多。维内塔有三个军团番号,里有两个是常备军团,每个常备军团平时也只维持一半的兵力,就是一个首席大队加四个大队。”</p>

安托尼奥的话让温特斯大吃一惊,按照姨父的说法,现在整个维内塔共和国的军队理论上有三个军团,但只有两个军团是常备军,而实际兵力只有一个军团多一点,五千多人。</p>

主权战争结束,理查四世退兵后,为了回答“没有皇帝怎么办?”这个问题,学者们开始从古籍中寻求解答。</p>

终于,他们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上古时代,姆罗人也曾推翻了国王,建立了没有国王的姆罗共和国,强盛了数百年之久。</p>

“原来我们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学者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p>

既然历史上有人这么干过还成功了,那就说明没有皇帝也没啥。</p>

于是从此塞纳斯海湾联盟便开始狂热地全方位模仿古籍中的姆罗共和国,从政治到军事,甚至是艺术作品,全面复兴上古帝国。</p>

这段历史被后人称为是“借古改制”,因为这些模仿纯粹是旧瓶装新酒。只是借了个旧制名头,行新政之实。</p>

例如政治上,姆罗人的共和国和联省人的共和国都叫共和国,但完全是两码事。</p>

前者是贵族共和;而后者把贵族宰光了,是市民阶级的共和,广大乡村地区则不在共和范围内。</p>

再比如说军事上,也模仿了姆罗共和国组建了军团,照搬了十人队-百人队-大队-军团的结构。</p>

但现在火绳枪都已经普及了,除了编队,无论是战术、训练还是冷热兵器的配比,二者之间都截然不同。</p>

“兵力怎么会这么少?”温特斯忙问。</p>

“五千多人还少吗?”温特斯幼稚的提问让安托尼奥哑然。</p>

他无奈地和温特斯说:“这可是五千名脱产常备军!小子,你知道养一个完全脱产的职业士兵要花多少钱吗?你想让人家全心全意当兵,好歹要给到刚出徒的工匠的薪水,这就等于是要掏五千名工匠的工资,还要负责他们的衣食住行、武器装备。说实话,要不是为了保持威慑力,五千人我都觉得有点太多了。”</p>

“那万一打仗怎么办?”</p>

“如果要打仗就临时征召预备役,预备役召来也要领军饷,所以打完仗就得赶紧解散。三十年前打仗时流民遍地,给口饭就能拉人当兵,现在可不一样。打仗是在烧钱。对付零散的匪帮和几个不想缴税的农民,常备军就够用了。”</p>

“什么?”温特斯的三观被彻底洗刷:“设立常备军难道不是为了抵抗外敌?”</p>

“哈哈,怎么会?常备军最大的作用是威慑来自国内的敌人。和外敌作战光靠这几千人可不够。”</p>

一大一小两个人谈兴正浓,一旁的伊丽莎白也听得入神,但珂莎却非常生气。</p>

她费尽心思做了晚餐,结果家里其他三个人哪个也不好好吃饭,也没人称赞一下她的手艺,她现在非常委屈。</p>

珂莎忍着怒意敲了敲杯子:“吃饭的时候能不能别谈餐桌以外的事情。”</p>

“哎呦,这牛肉炖的真好。”安托尼奥立刻看出了自己夫人的情绪不太对,忙对温特斯使眼色,连声盛赞夫人的高明厨艺。</p>

另一名家庭地位较低的成员伊丽莎白也心领神会,大声感慨牛肉汤真是太香了。</p>

温特斯也不走心地称赞了几句,他的脑袋想的全都是姨父刚才说的陆军内幕,实在是装不下别的东西。</p>

吃了几口饭,他又忍不住问姨父:“那我去了机关以后难道就只能干一辈子文职工作?”本来自己以为能领兵,结果发现和说好的不一样呢?</p>

“不要着急,等你们成为正式军官后会轮流去部队带兵。现在是军官太多,士兵都不够用了,所以得轮着来。”</p>

“姨父,你刚出军校时也要这样吗?”</p>

安托尼奥得意地说:“我和你父亲那个时候不一样,我们那时有仗打,直接就去部队带兵。现在没仗打,就没那么多兵,但和平其实是好事。”</p>

安托尼奥沉吟了一下:“你们也不用着急,说不定我们很快就需要征召预备役……”</p>

珂莎再次重重敲了敲杯子:“要聊这些事吃完饭你们去书房聊!”</p>

现在,就算迟钝如温特斯,也意识到了小姨这座火山正在爆发的边缘。</p>

对女主人称赞再次成为了这座餐桌上的主要内容。</p>

————我是餐桌上只可以夸主厨的分割线————</p>

虽然武器和战术理念已经迭代了不知道多少次,但联盟诸共和国的陆军编制还是全盘照抄自姆罗军团,堪称精罗附体。</p>

每支军团以步兵为主,骑兵和炮兵作为独立辅助部队。</p>

步兵每8个人作为一个十人队;</p>

(没错,十人队只有8个人难道不是常识吗?)</p>

每10个十人队,共80人,作为一个百人队;</p>

每6个百人队480人,作为一个大队;</p>

9个480人的大队,外加一个750人首席大队,共5070人,组成一个军团;</p>

骑兵和炮兵作为辅助军团,集中使用,直属于军团长。</p>

炮兵和骑兵的数量同各加盟国的实际情况和财政政策有关。</p>

例如,联省共和国背靠胜利兵工厂,所以联省的军团配属的大炮数量远超其他加盟国。</p>

而高地共和国(帕拉图共和国)盛产良马,所以高地人更重视骑兵,相对而言对步兵的建设就不是很上心。</p>

————我是军团再临的分割线————</p>

感谢社会正义老王、书友20181013204343295、利弓长的推荐票。</p>

感谢出吸血的岚切的打赏。</p>

鞠躬致谢。</p>

推荐阅读: 反派大佬穿成炮灰(快穿) 解怨司[穿越] 我的手机能刷钱